近日 ,第五届中国制造2025报告会(第十一届首都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讨会)暨京津冀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决策咨询沙龙,在北京四川龙爪树酒店如期举行,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
会议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市科协指导下,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北京光学学会、北京模具行业协会、北京工业大学科协共同主办,北京机械工程学会承办。
第五届中国制造2025报告会(第十一届首都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市科协委员、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海涛主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超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部长杜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处副处长袁俊瑞、北京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刘平、北京模具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学文、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郭少陵、北京市机电产品标准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王晓智、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霞、精工智造(天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锋等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李海涛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背景和主题,中国制造2025报告会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落地需要,由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发起举办的高端学术活动。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更好推动京津冀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学会特举办此次决策咨询沙龙活动。同时,李海涛感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市科协的指导,以及兄弟学会和相关会员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并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
陈超志致辞,对本次会议的初衷、宗旨、作用、影响范围以及参会人员组成作了介绍,对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提出期望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杜扬宣读了北京市科协对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工作者的感谢信,并为13位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颁发证书。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工科中心主任程光主持报告会,分别介绍了演讲嘉宾。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作了题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目标和任务——兼述京津冀制造业一体化》的主旨报告,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产业基础再造、区域制造业差异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石镇山作了题为《北京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应用》的主旨报告,详细阐述了北京智能制造装备业的整体布局和进展,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趋势、发展北京智能制造装备的思考。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兵作了题为《数字化与智能制造实践》的主旨报告,重点讲解了智能制造部署与实施,并围绕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的实践案例,分析了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实践情况。
京津冀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决策咨询沙龙由李海涛主持,李海涛首先介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沙龙举办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与会专家,并阐述了沙龙的主要议题。
精工智造(天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施凯作了题为《新形势下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和策略》的案例分享。
专家重点就京津冀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京津冀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优劣势、数字化技术能够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的帮助以及如何驱动高端专用装备产业发展、京津冀装备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京津冀装备制造业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京津冀装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政策支持等问题展开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专家结合客观数据、实践案例、政策导向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tcl华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董伟做了以“ai创新中心创新实践分享”为中心的主题演讲,同时董伟介绍了tcl华星光电曾于2012年获得了深圳市2011年度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同年通过品质管理体系经tuv认证,符合iso9001:2008标准,2013年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主营业务100亿元以上大型骨干企业称号,并获评海,关总署最高信誉等级 “aa企业”资质、深圳市海关“客户协调员制度企业”,2014年获得深圳市首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机械)称号及国家“循环经济推动重点示范企业”称号。
本次会议参与者主要来自京津冀等地政府部门、学会、协会、高校、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包括科技、战略、生产、营销等各部门相关人员。现场参会代表近百人,线上参会代表一百余人。会上,报告专家从多角度阐述观点和问题,沙龙研讨内容充实接地气,会议参与者兴趣盎然,反响热烈,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得到了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机电产品标准质量监测中心、北京市机电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北京智能机械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支持。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足球推荐及时删除。联系电话:010-53325332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足球即时指数官网足球即时指数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足球即时指数的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足球即时指数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